武汉医疗技术创新成果显著 多项突破填补国际空白
文章来源: 武汉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 发布时间: 2025-08-19 15:56 | 字号: 大 中 小 分享到
8月8日,武汉市首批核心医疗技术评审“领航技术”组综合评审在市中心医院举行,47个医疗技术项目集中亮相,多项成果实现“从0到1”的原创突破,填补国内外技术空白,展现出武汉医疗领域的国际竞争力。
本次评审聚焦国际医学前沿技术,涵盖器官移植、心血管疾病、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沈振亚教授评价称,多个项目为突破性创新,已在全国推广应用并惠及全球患者。市卫健委表示,入选技术将获平台建设、医保政策、经费支持等多方面保障,打造武汉“医疗名片”。
在技术突破方面,武汉协和医院董念国教授团队研发的全球最轻最小儿童磁悬浮人工心脏,重量仅45克,填补国际儿童长期双心室辅助空白,为心衰患儿提供移植窗口期或替代治疗方案。同济医院魏翔教授团队受“菠萝刀”启发,首创经心尖心脏不停跳室间隔心肌切除手术,将肥厚型心肌病手术时间从4小时缩短至1小时,实现不开胸、零输血。
肿瘤治疗领域,协和医院梅恒团队开发的γδTCR/T技术显著提升淋巴瘤疗效,双靶点CAR-T疗法降低骨髓瘤复发率,其首创的in vivo CAR-T疗法对髓外骨髓瘤反应率达100%,开创细胞治疗新范式。同济医院罗小平团队构建全球首个儿童罕见病AI大模型,实现危重症预警、早期诊断等全流程管理,助力基层医生精准救治。
此外,同济医院陈孝平院士首创的“陈氏肝血流阻断法”实现肝脏肿瘤“无血切除”,获国际外科界广泛认可;唐洲平教授团队研发的无创多模态脑机接口系统,通过脑电帽实现意念控制康复训练;张存泰教授建立的血管衰老评估体系,成立国内首个血管衰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制定中国人血管健康干预方案。
从这次评选情况看,武汉在很多领域都有非常具有竞争力的医疗技术,尤其在器官移植、肝胆胃肠疾病、妇科肿瘤、心血管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等领域,有一批技术展现出了国际竞争力。同时在脑机接口、人工智能、干细胞治疗、生物材料等前沿技术的应用也展现出了突破潜力。市卫健委将会同相关部门进一步完善政策保障措施,加快推动医疗技术创新和临床应用,巩固和扩大武汉医疗领域在全国乃至全球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