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期间身体的变化
文章来源: 家发处 | 发布时间: 2020-09-01 08:27 | 字号: 大 中 小 分享到
肝和胆囊
妊娠期肝脏改变不多,未见增大,血流量未见增多,肝细胞形态大小虽略有改变,但并无异性。肝功能试验略有改变; 胆固醇、碱性磷酸酶、总胆质增加。血浆蛋白、白蛋白、球蛋白比值减少。
内分泌的改变
垂体前叶增大1 - 2 倍,嗜酸细胞增多肥大成为所谓的妊娠细胞 ,有时增大的垂体可压迫视神经交叉而致两颞侧偏盲。产后随垂体缩小而于产后10天左右恢复。如产时或产后出血性休克,可使增生肥大的垂体缺血坏死,导致席汉氏综合征。
心脏工作量增加
由于体内血容量增加,心脏工作量也加重,尤其在妊娠末期。由于隔肌上升心脏向前移位,心率每分钟增加10--15次,妊娠13--23周最为显著, 每次心脏收缩所排出的血量称心搏量可比非孕期增加30%,平均值约80ml/次。
血压
妊娠对动脉压影响较少,收缩压几乎不受影响;舒张压于孕中期约下降10mmHg(1.3 KPa);孕晚期恢复原有水平。而体位改变可影响血压测定值,坐位血压较高,仰卧时较低,左侧卧位时更低。由于孕妇外周血管扩张,故孕妇虽心排出量增加而血压无变化,而能使四肢血流量增多,手的血流量是非孕的7 倍,足的血流量是非孕2 - 3 倍,使孕妇手(足)掌呈充血状,有温热感。
血液的变化
孕妇的血液比非孕期妇女增加约两公升(2000ml),这些血液供应胎儿所需的氧气和养份。自孕 6 周起,母体血容量开始增多,孕32--34周时达高峰。血容量增加包括血浆与红细胞的增加,但骨髓则不断产生红细胞,红细胞主要成份血红素含有铁质,为了制造妊娠期所需的额外血红素,孕妇运用自身储备的铁质,如储备铁质不够, 即发生贫血。因此妊娠期贫血多为缺乏制造血红素的铁质, 血红素不够也就不能制造额外的红细胞。复合维生素B中含有叶酸,叶酸也是制造血红素的成份,如果缺乏也会引起贫血,为了避免贫血,孕妇的食物必须含有适量铁质和叶酸。而叶酸的补充应从孕前就开始。
呼吸系统
由于子宫逐渐增大,隔肌上升,上升幅度约4cm。肺被挤压上去,所以孕妇容易感到喘不过气,也会感到晕眩。这是妊娠期常见现象, 也是正常的。
乳房的变化
可出现乳房发育,乳头增大,乳房皮下的静脉明显,乳头,乳晕颜色加深,乳头明显突出,乳头周围出现些小结节,甚至乳房有刺痛、膨胀和瘙痒感,偶而还可挤出少量乳汁,这些都是妊娠所造成的现象。受孕激素影响,乳房在怀孕4~6周后开始增大并变得更加敏感,其总重量大约能增加到800克。重量的增加和孕激素的双重作用,拉长乳房的韧带和纤维组织,因此乳房有下垂趋势。要选择专用胸衣加以保护。随着血量的增加,有些孕妇乳房上还可能出现蓝色血脉网纹,多在分娩后自然消失。
皮肤的变化
有的女性怀孕后可表现为面部及腹中线有棕褐色色素沉着,可能会产生皮肤色素沉淀或是腹壁产生妊娠纹,尤其怀孕后期更为明显。有人怀孕时脸上会长雀斑或长痘痘,皮肤情况比平时差,妆也不容易上。孕妇腹壁、大腿等处皮肤可见长5--6cm 、宽约0.5cm的不规则平行裂纹,这些纹呈紫红或 淡红,产后逐渐变为银白色,持久不退。一般认为: 是增多的肾上腺皮质激素参与而发生。有些女性怀孕后皮肤更加光滑细腻,但仍有30%的孕妇脸上或脖子上可能出现棕色孕斑,还有些孕妇脸上原有斑点的颜色加深,一般在分娩或断奶几个月后症状自行消失。多食用含维生素A丰富的食物能减轻症状。但日晒加重症状,因此孕妇尤其要注意防晒。另外,皮肤被过度拉伸还容易留下妊娠纹,预防方法是整个孕期坚持使用专业按摩霜,增加皮肤弹性。这是激素引起的变化,对怀孕女性来说是非常自然的现象,不必太过担心,根据不同皮肤的性质也就不一样。特别是在怀孕期间体内会发生很大的生理变化,会造成孕产期的一些肌肤问题,这时候就得用类似亲润的孕妇护肤产品才能起到预防和改善的效果。
阴道黏膜变色
怀孕初期,阴道黏膜可能会因充血而呈现出较深的颜色,这些由医师做判断。
肾脏和泌尿系统
因为膀胱受到日益扩大的子宫的压迫,常会有尿频的现象发生。女性怀孕的第三个月时,大部分都有尿频的症状,常常才上完厕所,没过多久又有尿意,有人怀疑是否因为患膀胱炎所引起的,如果排尿时并未伴随疼痛或残尿感,就不是膀胱炎,而纯粹只是因为怀孕后子宫逐渐增大,压迫膀胱,使得膀胱的容量变小引起的尿频。孕妇因为妊娠生理变化,肾血流量增加。早期由于子宫扩大挤压膀胱,频尿显著。孕后期,随胎头下降入盆也会挤压膀胱,造成同样结果。由于肾血流量及肾滤过率增多,葡萄糖滤过增多,当肾小管对葡萄糖的再吸收不能相应增加时,即可出现糖尿,约有1 5 % 孕妇有糖尿、氨基酸滤过增加,但无蛋白尿,由于以上排出物增加,为细菌生长提供了物质条件,故孕妇易发生尿路感染。
基础体温的变化
当出现上述某些症状时,可每天测定基础体温,基础体温是由体内的孕激素分泌所产生的高低温变化,通过测量基础体温可得知自己是否怀孕,怀孕者的基础体温往往升高。
毛发
怀孕后雌激素分泌增多,妊娠期睾酮和肾上腺皮质激素产生增多,可使毛发,主要是阴毛、腋毛增多、增粗,头发卷曲度减少,偶有前顶头发减少者。头发的生长率提高20%,头发变得更加浓密,同时,雌激素的分泌又刺激了雄性激素的分泌,促进体毛的生长。不用着急,产后6个月内,多余的毛发将自行脱落。
眼睛
由于怀孕后体循环速度减慢,准妈妈的眼睛容易水肿、充血。孕妇一定要保证充足睡眠,且不要在睡前喝太多水,分娩后此症状自然消失。另外,荷尔蒙的波动还导致视网膜增厚,戴隐形眼睛会感到不适。一般分娩6个月后才能恢复正常,建议在此期间使用框架眼镜,或咨询医生选择适宜眼药水来增加润滑。
脊柱
怀孕后过度拉伸的腹肌失去对腰椎的支持作用,子宫重量的增加也给腰椎施加更多压力,再加上脊椎间的韧带在孕激素作用下变松弛、脊椎稳定性变差,因此腰椎弯曲变大,孕妇常感腰背疼痛。同样道理,乳房重量的增加也给颈椎施加更多压力,颈椎弯曲也变大。孕妇也经常感到颈部疼痛。分娩后2周内不适症状通常消失,适宜的锻炼有助于脊柱恢复正常生理弯曲。
腹部
怀孕后,腹部原本平行连接的左右两束腹直肌逐渐分离,分别向身体两侧伸长,以容纳不断增大的子宫。妊娠3个月时,66%的孕妇身上都出现这种腹直肌分离现象。此分离不会引起疼痛,个别女性的腹下组织还会向外顶出肚脐。分娩后,腹直肌需要6周时间,因自身弹性慢慢合拢,适宜的运动能帮助其回收。
臀部
准妈妈的臀部变宽变厚,主要是受孕激素影响。一方面脂肪容易堆积,另一方面骨盆上的骶髂关节和耻骨联合的稳定性都变差,再加上胎儿的压力,耻骨联合间隙变宽。以上变化除了影响美观,还容易导致准妈妈在做转体等扭转运动或上楼、上床、下车甚至走路时感到腹股沟附近疼痛或骨盆疼痛。
四肢
受孕激素影响,细胞间积水增加,容易导致上肢,尤其是手部水肿;子宫压迫主静脉,多余液体的排放受阻,也导致全身水肿。水肿现象在孕期最后4~6周最为明显,时常举手按摩有助于减轻肿胀。一般分娩后5天内会消肿。如果肿得过于厉害,最好咨询医生。
孕激素对血管壁的松弛作用使静脉瓣闭合不足,影响血液向心脏方向回流,最容易在腿部形成难看的静脉曲张。此外静脉曲张还可能发生在头部引起头痛、发生在直肠引发痔疮。预防的方法是充分饮水,尤其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如不要仰睡、坐着时不要交叉双腿、上厕所时间不要太长等。另外,坐下时最好将小腿垫高。
口腔
牙龈充血,水肿增生,晨间刷牙时易牙龈出血。牙齿易松动,过去认为这是缺钙所致,现己知牙齿中钙质是静止的,不受血钙波动所影响。孕妇常唾液增多,唾液P H 值改变,泛酸易造成孕期龋齿。
消化系统
妊娠时随子宫增大,胃被上举,肠管被推向上方或腹腔两侧,盲肠和阑尾向外上方移位,可达髂嵴水平,一旦发生肠道和阑尾炎病变时腹痛不易与宫缩相鉴别,易延误诊断。由于受大量激素影响,胃肠道平滑肌张力减退,蠕动减少、减弱,胃排空时间延长,易感上腹部饱胀感,故孕妇应防止饱餐。孕妇肠蠕动减少,但小肠的吸收功能并无改变,对铁、钙由于体内的需要量增加,使吸收反见增多。粪便在大肠中积留时间长,水份逐渐被吸收,使粪便干结而有便秘。便秘加上增大的子宫对直肠的压迫,以及性激素对血管壁平滑肌的扩张作用,常能引起痔疮或使原有痔疮加重。
体重增加
妊娠期母体体重增加可达12 Kg左右,一般在孕13周前体重加不明显,孕13周后平均每周增加350g,直至足月,但每周体重增加在500g以内,如超重要注意有否隐性水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