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生健康委湖北省卫生健康委武汉市人民政府无障碍

对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第20250372号提案的答复

文章来源: 武汉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 发布时间: 2025-09-01 15:51  |  字号:   分享到

您提出的关于完善我市数智化病理服务体系建设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感谢您对卫生健康事业的关注与支持,我委高度重视,会同市发改委、市经信局、市财政局、市市场监管局、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等单位,结合各自工作职责对提案进行了认真研究,您提出的明确责任划分、出台技术标准、联动产业发展等建议对推进全市数智化病理服务体系建设具有很强指导意义。

2024年4月,我市被纳入全省数智化病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扩面范围以来,我委会同相关单位对标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和省卫健委各项工作要求,积极稳妥推动全市数智化病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任务落实落地,取得初步成效。

一、坚持高位推动,强化顶层设计,数智化病理高质量发展政策环境逐渐完善 

市委两次专题会议研究推进数智化病理服务体系建设和产业体系建设工作,市委主要负责同志、市政府分管同志深入市中心医院等试点医院调研。市政府出台《武汉市数智化病理服务体系建设责任清单》,明确各区、各有关部门职责。市卫健委联合市发改委等六部门印发《武汉市数智化病理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重点在加强病理学科建设、完善人才培养和质控体系、提升人员待遇水平等方面加强改革协同、资源整合。市卫健委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病理服务资源统筹确保病理服务质量的通知》,进一步强化市级区域病理诊断中心作用,规范了病理标本外送的管理。东湖高新区出台《加快数智病理产业发展行动方案》《关于推动数智病理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为数智病理产业快速发展提供指导和政策保障。

二、分批推进建设,完善组织架构,数智化病理服务体系基本建成

按照市级统筹、分级分类、分批实施的思路,积极探索武汉模式。一是数智化病理建设任务有序推进。13家试点扩面医院按照“ABC”三类病理科建设标准,新增业务用房近3000㎡,建成A级数智化病理科1家、B级数智化病理科9家、C级数智化病理科3家。第3批15家医院计划建设A级数智化病理科1家、B级数智化病理科7家、C级数智化病理科7家。二是数智化病理服务体系架构基本搭建。结合武汉实际,以省级病理远程服务平台为依托,在全市构建病理服务网络。市中心医院作为市级区域病理诊断中心,承担全市疑难病例会诊、分子病理检测、质量控制、全市医疗机构病理送检等工作;江夏区等涉农区人民医院结合强县工程建设区级区域病理诊断中心,承担区域疑难病例会诊、质量控制和基层医疗机构病理送检等工作;儿童医院等市属医院结合专科特色建设市级病理亚专科中心,接收全市亚专科病理标本送检。三是病理质控管理水平全面提升。按照省级病理切片数据库工作方案等,市病理质控中心建立健全了制片、扫描、诊断、储存全过程的操作标准和服务流程。日常通过信息化室间质评、培训检查等方式,定期对全市医院的病理质控指标进行监测分析,督促改进病理诊断质量。开展全市病理医师和技师轮训,共开展两期培训400余人次。四是数智化病理应用场景拓展丰富。通过全面升级病理信息化管理系统、配置高通量数字切片扫描仪、配备组织和细胞病理人工智能辅助诊断软件,实现业务全流程管理、切片全量数字化、诊断智慧化。全面对接联通省级病理远程服务平台,组织全市近100名中级及以上病理医师多点执业至湖北病理科技有限公司下设的湖北病理医学检验实验室,参与全省远程病理会诊和诊断复核工作,远程会诊服务常态化。落实病理类服务价格调整,常态化开展远程病理会诊业务,所得按照专家、平台运营方、申请医院7:2:1进行分配。明确责任划分,因远程会诊签发报告发生医疗纠纷,由湖北病理负责处理,医师不承担赔偿责任。目前,全市已开展远程病理会诊400余例,远程会诊的患者每人可节约医疗费和交通费约2000元。

三、加强科技攻关,加大项目招引,数智病理产业发展生态显著优化

东湖高新区和市经信局聚焦数字化、智能化、精准化3大方向,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服务全省数智化病理服务体系建设,助推生命健康产业突破性发展。一是加强关键技术和产品研发。设立武汉现代病理工程研究院,加快高层次人才招引,加强与相关高校合作,围绕新型病理切片扫描、病理诊断人工智能大模型等技术和标准体系开展研究。支持呵尔医疗、康录生物、友芝友医疗等园区病理相关企业加快细胞图像处理软件、细胞图像分析系统及疾病诊断试剂盒等产品研发,持续扩充数智病理产品种类。二是加快价值链高端项目招引。组建湖北病理科技有限公司和湖北数智病理供应链有限公司,召开光谷数智病理产业招商大会暨供应链对接大会,打造湖北数智病理供应链平台,有效对接医院产品需求和企业供给,吸引全国数智病理上下游企业集聚。聚焦“数智化”病理核心价值产品,在国内,成功引进优云智能、透彻未来等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病理切片扫描、染色封片机生产头部企业项目;在国际上,推动香港邀天公司病理组织样本紫外光表面激发显微成像与AI虚拟染色系统研发生产销售基地项目落地。三是持续优化产业发展生态。建设全国首个数智病理产业园,紧抓数智病理产业关键环节,加快推动国内外数智病理领域代表性企业落地,构建覆盖疾病预防、诊断、精准治疗、康复辅助等环节的数智病理产业体系。设立总规模10亿元的数智病理产业投资基金,重点面向数智病理产业投早、投小,并通过以投促招、招投联动助推数智病理产业链建设。推动成立由湖北病理科技任理事长单位,25家企业共同参与的光谷数智病理产业发展联盟,促进交流合作,助力产业扩容升级。

下一步,我委将继续协同相关单位推进数智化病理服务体系建设,促进事业和产业融合提升,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就医获得感和满意度。

在事业发展方面。一是对标完成第3批医院建设任务。加强指导和调度,按照《2025年湖北省数智化病理服务体系建设方案》要求,加快15家医院基础设施改造、设备和系统招标采购进程,全面完成建设任务。二是加快完善常态化运行工作机制。依托省病理远程服务平台,完善市级区域病理诊断中心、亚专科中心定位和功能,健全线上线下一体化病理服务体系,搭建产学研平台,赋能学科建设和业务发展。三是提升病理诊断水平。加强病理人才培训和质控,充分释放武汉专家资源优势,引导专家积极参与省、市疑难病理远程会诊和诊断复核工作。加强宣传和推广,提高群众对数智化病理服务的知晓率。

在产业发展方面。一是支持研发创新,强化攻关能力。持续支持武汉现代病理工程研究院人才招引,并围绕数智病理关键设备、病理人工智能等研发和成果转化,深化与有关高校院所合作,强化协同攻关能力。二是精准招引项目,增强发展动力。重点围绕数字切片存储、AI辅助诊断、分子病理和免疫组化检测、伴随诊断等领域开展招商,提升数智病理全产业链竞争力。三是提升服务保障,加速园区建设。推进光谷国际数智病理产业园规划地块范围内公交场站搬离、土地收回和调规等工作,加快建设进度,确保满足产业发展空间需求。四是依托专项基金,投资前沿项目。依托武汉高科集团已注册成立的数智病理产业投资基金,加强招投联动,重点面向人工智能辅助诊断、分子诊断、多模态成像等领域挖掘、投资和引进一批早期创新型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