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第20250639号提案的答复
文章来源: 武汉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 发布时间: 2025-09-01 16:06 | 字号: 大 中 小 分享到
您提出的关于优化同一诊疗中二次挂号工作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感谢您对卫生健康事业的关注与支持,我委高度重视,结合工作职责对建议进行了认真研究,您提出的完善叫号、挂号系统、医院绩效分配方式等建议,对于优化门诊就医流程,提升居民群众就医获得感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近年来,我委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相关文件精神,相继印发《武汉市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主题活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武汉市推进连续性医疗服务工作方案》,将“以病人为中心”理念贯穿于医疗服务各环节,重点推动就医流程更科学、服务模式更连续,提升医疗服务的智慧化、数字化水平。
一、优化门诊就医流程
依托门诊管理质控中心,指导各大医院针对复诊患者管理制定差异化政策,重点围绕当天、跨天复诊规则、免费复诊号管理、系统支持、患者就诊秩序等方面展开便民惠民实践,同时对医生工作量统计和绩效适当调整,确保医师积极性。目前,部省属、市属医院等大医院基本支持二次报到,即患者取得检验检查结果后,可凭首诊号源进入叫号系统排队序列。为平衡首诊与复诊患者权益,各医院设置不同的规则,如省人民医院首诊与复诊2:1叫号、市第一医院交叉叫号、武汉儿童医院分诊台按需人工排号。市中心医院还提供跨专科就诊服务,在完成门诊初次就诊后,医生会根据病情需要,免费为患者挂取除皮肤科外的其他专科号。
对于需跨天复诊的患者,各大医院结合实际采取“一号管N天”等举措,目前运行较好。市第一医院、市中心医院等推行普通号“7天内免费复诊”,同济医院、协和医院、中南医院针对老年患者实行普通号“3天内免费复诊”,患者凭首诊号源挂取免费复诊号。省人民医院支持诊间预约,专家可提前预约复诊号。协和医院对于特需诊疗专家号,复诊时有优惠减免。
二、丰富门诊就医服务
各大医院普遍结合实际开设“午间门诊”“夜间门诊”“周末门诊”“节假日门诊”,满足上班、上学等人群的就诊需求。职工医保门诊统筹定点医疗机构开设便民门诊,提供续方取药服务。三甲医院普遍开设减重、健康管理、疼痛、药学等新型门诊。鼓励大医院完善多学科诊疗(MDT)制度,扩展门诊MDT覆盖的专科和病种。市中心医院重点培育结直肠肿瘤、糖尿病足等16个专病中心,儿童医院开设儿童肥胖、遗传代谢罕见病等30个MDT门诊。
三、改善门诊就医秩序
各大医院均建立门诊“一站式”服务中心,为患者提供导诊、咨询、检查检验预约、投诉建议受理、便民设备租借等服务,帮助患者熟悉就医流程。门诊量较大的科室设置分诊台,为患者提供导诊、咨询等服务。在门诊、缴费、检查检验等区域配置充足的自助服务机,减少门诊取号、缴费、打印报告等环节排队现象,缩短患者在门诊的等候时间。推行检验检查结果互认,分流部分患者到基层就诊,现已实现279家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联互通互认。从2024年8月以来,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报告60余万份,节约就医等待时间超361万小时。支持互联网医院建设,提供线上检查解读、复诊续方等服务,减少大医院线下挂号需求及路程奔波。全市现有23家互联网医院,每年提供300余万次服务。
下一步,我委将进一步推动各医院智慧医院相关应用场景落地,建设武汉市互联网总医院,推进互联网医疗服务模式创新,实现线上线下就医流程无缝衔接,持续提升就医效率与患者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