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第20250075号提案的答复
文章来源: 武汉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 发布时间: 2025-09-01 16:15 | 字号: 大 中 小 分享到
你们提出的“关于将我市建设成为中医药服务贸易高地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当前工作开展情况
(一)关于“打造荆楚文化,汉派中医品牌矩阵”方面
我市深耕汉派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构建起“学术筑基+文旅赋能+产业创新”的汉派中医品牌矩阵。一是通过扩大规模、建强专科和内涵挖掘等举措,形成“龙头医院+区级骨干+基层网底”的中医药服务体系,同时加强建设汉派中医药研究中心与中医药古籍文献研究中心,完成16.51万页古籍医案的数字化保护,建成中医古籍保护与数据研究平台,为汉派中医学术品牌注入深厚底蕴,夯实了打造汉派中医品牌的学术基础。二是推动中医药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赋能中医药文化品牌建设。支持各区建设特色中医药健康旅游基地,黄陂区建有华荣天香中医药特色康养主题田园综合体,新洲区建有凤娃古寨中医药主题文化园等,形成了汉派中医文旅品牌集群,让市民游客近距离感受汉派中医的独特魅力。三是我市以健民药业、马应龙等龙头企业为引领,形成多层次中医药企业梯队,打造汉派中医产业创新标杆,持续推动经典名方转化与新药创制,体外培育牛黄、七蕊胃舒胶囊等5个1类中药新药成功上市,康乐药业的芍药甘草颗粒作为我省首个获批的3.1类古代经典名方中药新药,不断壮大汉派中医产业品牌实力。
(二)关于“推动中医药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方面
我市积极探索智能中医、数字中医建设。一是支持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市中医医院等成功申报国家智慧中医医院试点项目建设单位,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与浙江大学睿医人工智能研究中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深化人工智能在中医临床专科上的研究与应用,将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融入医院“互联网医院”建设。二是推动中医智慧化深度融入诊疗日常,市中医医院等中医医疗机构在名老中医传承工作站嵌入“四诊合参”数智融合AI模块,部署基于DeepSeek医疗大模型的“中医版”智能体系,提供诊断参考与个性化治疗建议,大大提高诊疗效率与精准度。三是全力激活中医药企业新质动能,联合湖北时珍实验室基于多维度人工智能算法,构建了苍术素含量预测模型和质量评价技术,并创建了中药饮片智慧评价创新平台。武汉本土企业知医邦研发中医AI大模型查体GPT・智能辅助诊疗系统,结合AI脉诊功能实现四诊合参。
(三)关于“多项渠道共同拓展中医药交流与宣传途径”方面
一是借助世界大健康博览会等高层次平台开展中医药交流合作,2025年我市成功举办世界大健康博览会,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医药企业、医疗机构、卫健委等相关单位的代表参会,我市九州通、健民、远大医药、马应龙、湖北省中药材协会等721家企业参展参会。展会期间,国内外医疗机构和医药企业等通过参与展览展示、互动交流等环节,与我市中医药企业加强了交流与合作。二是多渠道开展中医药交流与宣传,全面拓宽中医药文化宣传维度。我市承办2025年全国公立中医医院党建工作推进会,全国31个省市卫健行政负责人及大型中医医院党委书记共80余人参加会议,中国中医药报社全国记者站站长会议也同步在汉召开,有力扩大了我市中医药行业影响力。三是连续举办多届市中医药文化宣传周系列活动和市中医药系列大赛,讲好“汉派”中医药故事,厚植全社会“爱中医、信中医、用中医”的浓厚氛围。
(四)关于“优化中医药服务贸易产业链条”方面
一是鼓励中医药企业拓展海外市场,我市组织了多次中医药企业对外交流活动,推动企业参与国际展会,为中医药企业搭建展示平台,吸引了众多国际关注,健脾生血颗粒、龙牡壮骨颗粒等产品逐步走向国际市场,展现了武汉中医药企业的实力。二是积极布局市中医药产业园建设,对优化中医药服务贸易产业链条具有多维度的积极作用,吸引中医药研发、生产、流通、服务等全链条企业集聚,通过空间上的集中布局,缩短上下游企业协作距离,提升产业链整体运行效率,配套完善中医药人才培养、金融支持、政策保障等服务体系,为产业链上的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促进产业链条持续健康发展。
(五)关于“加快培养中医药服务贸易人才”方面
一是鼓励和支持市内高校设置中医药服务贸易相关专业与课程体系,如湖北中医药大学开设了国际经济与贸易(中医药方向)等相关专业,培养掌握国际贸易与中医药学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并集国际贸易、医学与药学于一身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二是在继续教育方面,将中医药服务贸易相关知识纳入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内容,通过组织专题培训、学术讲座等形式,提升在职人员对中医药服务贸易的认知与实践能力。三是推动中医药高等院校与国内外知名院校开展教育合作与交流,湖北中医药大学已与多所国外院校建立合作关系,在针灸、医学英语、中医传播等相关学科开展联合培养、学术交流等活动。选派学生到国外院校交流学习,参与国际针灸临床实践项目,提升学生的国际化视野与专业技能。
二、下一步计划
下一步我市将积极响应倡议,加快中医药产业发展和国际化融入进程。一是中医药全产业链大数据整合,打通种植、加工、流通、贸易等环节数据,为市场供需研判、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精准数据支撑。二是加大政策引导与扶持力度,鼓励中医药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积极布局,逐步形成“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的海外闭环,提升市场渗透力。三是构建国际化人才培育体系。联合高校与海外合作机构搭建更多国际交流平台,开设“中医药+国际贸易+跨文化沟通”复合课程,提升人才的国际视野与实操能力,为中医药服务贸易持续输送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支撑。
感谢贵党派对武汉中医药产业发展的深切关注与宝贵建言,我们将认真吸纳建议、扎实推进工作,期待继续得到你们的支持。